目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时期,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告说,我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卜行宽,刘铤研究介绍:
通过调查来我院以耳部疾患就诊的386例老年人的听力状况发现,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高达91.32%。随年龄增大,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外、中耳病变及渐近性的耳蜗衰退密切相关。研究对象显示61.79%的老年人存在听力残疾(≥40 dB HL),随年龄增大,听力损失程度加重,并呈现由高频逐渐向低频发展的趋势。
老年人听力损害主要表现为听阈提高和听阀缩小。导致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仅包括听觉系统衰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还与生活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环境、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除了我们熟悉的噪声损害,血管病变,感染性疾病及耳毒性药物的影响等诸多环境因素外,目前发现老年性聋是老年性听觉障碍的重要致病原因,约占就诊病例的三分之一,这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的老年性聋的高发病率相一致。这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损害耳蜗底回,导致高频听力下降,即听敏度的下降,伴言语理解能力成比例的降低,后可逐渐发展至低频。这与我们实验中观察到的DPOAE的低通过率和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听力损失程度相吻合。老年性聋的病理变化较复杂,主要为周围听觉系统,也有听觉中枢的改变,有学者认为认知功能与听力损失成正比,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明显升高,特别是中度聋以上者最为明显。我们进行的听力学检查,尤其是中枢听觉功能的检测甚至可为诊断和预测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积极鼓励老年人接受定期的听力筛查,普及听力损失的知识,提供相应的后续诊断和治疗服务,对预防和延缓老年性聋的发病有积极作用。
老年性聋、噪声性聋、药物性聋等疾病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程度多较重,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制止或逆转这一过程。因此对老年性听觉障碍应当采取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无疑是治疗老年性听觉障碍最有效的措施。这种听力康复手段不仅可以改善听觉障碍所致的社交困难和抑郁,也可能有效改善中枢认知功能障碍而延缓老年性痴呆等。